中性粒細胞減少癥是什么病
中性粒細胞減少癥是由于周圍血中粒細胞的絕對值減少而出現的一組綜合征。中性粒細胞的絕對值隨年齡而異,外周血中性粒細胞絕對值在成人低于2×10^9/L,則稱為中性粒細胞減少癥。當低于0.5×10^9/L時,稱為粒細胞缺乏癥。
根據發(fā)病原因可分為先天性中性粒細胞減少癥和繼發(fā)性的中性粒細胞減少癥,先天性多為遺傳因素引起,繼發(fā)性則與藥物、感染以及其他原因有關,如免疫抑制劑、抗腫瘤藥物等引起的粒細胞較少,病毒感染引起粒細胞減少及脾功能亢進等引起的粒細胞減少。中性粒細胞是人體重要的防御細胞,也是人體抵御病原體入侵的第一道防線。中性粒細胞減少非常容易發(fā)生各種感染。
中性粒細胞減少的原因比較多,若是感染、藥物、脾功能亢進、風濕免疫性疾病、再生障礙性貧血、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等導致的均不可自愈,需積極治療原發(fā)病。但若是周期性中性粒細胞減少癥,只在發(fā)作期出現中性粒細胞減少,其他時間血象可完全恢復至正常。
王婷聊城市第二人民醫(yī)院2021-01-02 播放(18550)
粒細胞缺乏癥往往會出現一個高熱的情況,這種高熱往往是危及生命的。一旦出現粒細胞缺乏且伴有高熱,要及時到醫(yī)院就診。
王婷聊城市第二人民醫(yī)院2019-12-23 播放(18958)
中性粒細胞減少癥能否治愈取決于引起的原因。若是先天性因素引起的,則無法治愈。若是感染或藥物等引起的,在控制感染并去除藥物因素后,中性粒細胞減少癥可以治愈。 若是風濕免疫性和自身免疫性疾病引起的,需積極治療原發(fā)病。
王婷聊城市第二人民醫(yī)院2021-01-02 播放(17773)
中性粒細胞減少的原因,首先是感染,如革蘭氏陰性桿菌感染、病毒感染及其他原蟲感染。其次是藥物副作用,如抗甲狀腺激素藥物、抗結核藥物、抗腫瘤藥、毒品等。最后還與血液系統(tǒng)疾病和先天性疾病有關,如再生障礙性貧血、巨幼細胞性貧血、遺傳性粒細胞減少癥等。
王婷聊城市第二人民醫(yī)院2021-01-02 播放(17904)